冻僵

来自医学百科

冻僵(frozen rigor,frozen stiff)又称意外低体温(accidental hypothermia),是指处在寒冷(-5℃以下)环境中机体中心体温<35℃并伴有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,通常暴露寒冷环境后6小时内发病。冻僵患者体温越低,病死率越高。值得锥的是,冻僵并不等同于冻伤。冻僵是比冻伤更为严重的一种低温损害。当人体处于低温环境时,有可能发生冻伤。在冻伤中,症状轻的,习惯称为“疮”,治疗效果相对较好;症状严重的,称为“僵”,如治疗措施不及时不适当,随时有死人的危险,应非常慎重。

病因

大多数患者发病有区域性和季节性。冻僵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况:①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又无充分保暖措施和热能供给不足时发生,如登山、滑雪者和驻守在高山寒冷地区的边防军战士等;②年老、体衰、慢性疾病(痴呆、精神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)和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在低室温下也易发生;③意外冷水或冰水淹溺者。

发病机制

通常,冻僵的严重程度与暴露寒冷环境的温度、湿度、风速、暴露时间长短、身体暴露部位情况和机体营养状态等有关。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,首先表现的防御性反应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,外周血管收缩。随着暴露时间延长,机体组织和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,血管内皮损伤,血管壁通透性增强,血液无形成分外渗及有形成分聚集,血栓形成,导致循环障碍和组织坏死。细胞脱水及变性引起代谢障碍。冻僵时,患者的体温状态不同,体内代谢改变也不同:①轻度冻僵(体温35~32℃):寒冷刺激交感神经,引起皮肤血管收缩,皮肤血流和散热减少,基础代谢增加。同时,寒冷时肌张力增加,寒战又可消耗体内热能,加速寒冷伤害。②中度冻僵(体温32~28℃):此时体温调节机制衰竭,寒战停止,代谢明显减慢,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。体温每降低1℃,脑血流减少7%,代谢速度减低约6%。体温低于30℃时,窦房结起搏频率减慢引起心动过缓,胰岛素分泌减少和外周组织发生胰岛素抵抗。③严重冻僵(体温<28℃):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热储备机制丧失,基础代谢率下降50%,室颤阈下降,呼吸明显变慢;体温低于24℃时,全身血管阻力降低,不能测到血压,神志丧失,瞳孔散大,处于濒死状态。

临床表现

冻僵是冻伤的严重阶段,起初表现为皮肤苍白口唇青紫,浑身发抖,继而出现皮肤失去知觉、手脚失灵、言语困难等全身损害症状。其中损害最重要的是肺脏,严重时可发生肺气肿肺心病等,如果抢救不及时,死亡随时发生。根据冻僵的轻重程度不同,一般可分为下三种类型。

轻度冻僵

患者表现疲乏、健忘和多尿肌肉震颤血压升高、心率呼吸加快,逐渐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

中度冻僵

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语言障碍、行为异常、运动失调或昏睡。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和出现特征性的J波(位于QRS综合波与ST段连接处,又称Osborn波)。体温在30℃时,寒战停止、神志丧失、瞳孔扩大心动过缓。心电图显示PR间期、QRS综合波和QT间期延长。

严重冻僵

患者出现少尿瞳孔对光反应消失、呼吸减慢和心室颤动;体温降至24℃时,出现僵死样面容;体温≤20℃时,皮肤苍白或青紫,心搏和呼吸停止,瞳孔固定散大,四肢肌肉和关节僵硬,心电图或脑电图示等电位线。

诊断

通常根据长期寒冷环境暴露史和临床表现不难诊断,中心体温测定可证实诊断。中心体温测定采用两个部位:①直肠测温:应将温度计探极插入15cm深处测定体温;②食管测温:将温度计探极放置喉下24cm深处测取体温。

治疗

发现冻僵病人后进行急救治疗时,首先必须区分是“快速冻僵”还是“慢速冻僵”,掉进水里引起的冻僵属于前者,在陆地上冻僵则属于后者。因为快速冻僵是在段时间内体温急救下降,机体来不及发生保持内环境稳定的防御反应,通常没有严重的血液浓缩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,机体的防御反应机能也没有遭受到严重的破坏。因此,这样的病人及时肛温较低也有复苏的可能。而慢速冻僵病人,有严重的血液浓缩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,同时,机体大量的能量代谢物质被耗竭,以及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下,使其防御机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,这样的病人即使肛温较高也要格外注意。

复温

首要问题是先要恢复中心部位的体温,绝对不能仅仅恢复四肢的温度。复温的方法分为三大类。

1.自然复温:把病人移入温暖的房间,盖上毛毯或棉被,利用自身产热恢复体温,这只适用于体温在30度以上的患者。

2.体表复温:用42°C热水浴,热水袋、电毯等对躯干、腹股沟、腋下等部位的体表加温。这种复温方法通常适用于快速冻僵病人。

3.体中心复温:常用的简易方法有:吸入热空气或热氧气,以及腹膜透析复温。

并发症处理

必须同时处理心律不齐,维持呼吸功能,如果患者出现了休克,必须同时进行抗休克治疗,防止肾功能衰竭酸中毒严重者可考虑用碳酸氢钠。

患者注意事项

  1. 不管是冻伤还是冻僵,均不能使用火焰直接给患者加温,否则容易导致烫伤,加剧病情。。
  2. 野外生存时应注意保暖,一旦出现问题,应及时联系医生。

参考文献

  • 《内科学》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.陆再英、钟南山主编
  •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卫生研究所.王梅松

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