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底细胞瘤
基底细胞瘤(basal cell carcinoma)亦称蚕蚀性溃疡,是皮肤癌肿最多见的一种,发病率很高,占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(约50%以上)。男性比女性稍多,老年人比青年人多见,年龄高峰在50~60岁间。一般仅在局部呈浸润性生长,很少发生转移,但处理不当,或不加处理,也可能严重破坏眼部组织,甚至侵入副鼻窦及颅内而引起死亡。
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,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展慢,溃疡硬底卷边,边缘常带色素。对典型病例诊断不难,困难的是溃疡尚未形成的早期病例。凡属老年人,在睑缘附近有透明结节,痣样、斑疹样或乳头状瘤样小肿块出现,外围有扩大的血管伴随,肿块表面有裂缝可见者,均应提高警惕。
基底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,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,不仅能挽救病人的生命,还有可能保住眼睑功能和视力。治疗方法的选择:基底细胞癌因对放射治疗敏感,故应行深部X线放射治疗。距离睑缘较远和累及范围较小的基底细胞癌,可望单独通过放射疗法而治愈。如果肿瘤范围大,可行局部切除,辅以放疗,效果良好。但切除范围要相应扩大,才能把癌组织切除干净。因为此癌无包膜,在皮下呈浸润性生长,埋在皮下的癌组织范围常较露在外面的为大。对于晚期病例,累及眼球及眼眶组织者,则需作眶内容摘出术,辅以放射治疗。如果癌组织已侵入颅内,应行化疗。
以下睑内眦部为好发部位。病变初起时常为微小的轻度隆起的半透明结节,扁平者色红斑或湿疹,含色素者似黑痣,表面隆起的像乳头状瘤。结节外围每有曲张的血管围绕,表面有痂皮或鳞屑覆盖。缓慢增大,遭受损伤,易发生溃破出血。典型的表现为硬底浅在性溃疡,周围有一潜行边缘,参差不齐,如蚕蚀,故有蚕蚀性溃疡之称。溃疡边缘变硬隆起,内卷,这是因为溃疡边缘皮肤部分的鳞状上皮向下增生的缘故。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,是溃疡变硬的组织学基础。这种癌组织向下浸润比较缓慢,并且浸润的癌巢每到同一平面即告终止,所以溃疡一般是比较浅的。但是如果溃疡逐渐向周围组织发展,引起广泛破坏,但一般不向远处转移。损伤或处理不当,可导致癌的扩散,使其发展加快,病变扩大,从而失去蚕蚀溃疡的外貌,以致被误认为鳞状细胞癌或黑色素瘤。早期病例多无自觉症状,但在有损伤和并发感染的情况下,则可引起反复出血和剧烈疼痛,以及局部淋巴结的炎症性肿大。严重发展的病例,可破坏眼睑、结膜和眶内组织,侵入副鼻窦或颅内。
鉴别诊断需要密切结合病史注意各个发展阶段的病变特点。对于疑难病例需要活组织切片检查,才能最后确定诊断。
1.与鳞状细胞癌的鉴别,有以下几点可供参与:
⑴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比基底细胞癌为高,进展也较快。对病程缓慢的病变应首先考虑基底细胞癌,反之,病程短,发展快,成菜花样生长的肿块,要先考虑鳞状细胞癌。
⑵在两种肿瘤都有溃疡形成的情况下,首先是基底细胞癌的溃疡外表引人注意:硬底、基底较浅而平,边缘参差不齐,内卷。而鳞状细胞癌的溃疡则常深浅不一,基底高低不平,边缘比较饱满,甚至外翻。
⑶基底细胞癌含有色素的百分率比鳞状细胞癌者为高,对含有色素的病变,除色素瘤外,要先考虑基底细胞癌。鳞状细胞癌的结节表面因含有大量的角化物质,所以颜色一般不发黑。
⑷基底细胞癌基本上不转移。鳞状细胞癌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前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。故有淋巴结转移时,则要考虑鳞状细胞癌。
2.与恶性黑瘤的鉴别的鉴别:恶性黑色素瘤病程较短,发展较快。病变附近色素弥漫,血管充盈,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巨大肿块。表面有细小裂痕出现,病变很小时即有血水流出。
目前由于治疗上的进步,经过及时治疗的基底细胞癌,死亡率已降至2%以下,预后较好。
1、鳞状细胞癌
1)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比基底细胞癌为高,进展也较快。对病程缓慢的病变应首先考虑基底细胞癌,反之,病程短,发展快,成菜花样生长的肿块,要先考虑鳞状细胞癌。
2)在两种肿瘤都有溃疡形成的情况下,首先是基底细胞癌的溃疡外表引人注意:硬底、基底较浅而平,边缘参差不齐,内卷。而鳞状细胞癌的溃疡则常深浅不一,基底高低不平,边缘比较饱满,甚至外翻。
3)基底细胞癌含有色素的百分率比鳞状细胞癌者为高,对含有色素的病变,除色素瘤外,要先考虑基底细胞癌。鳞状细胞癌的结节表面因含有大量的角化物质,所以颜色一般不发黑。
4)基底细胞癌基本上不转移。鳞状细胞癌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前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。故有淋巴结转移时,则要考虑鳞状细胞癌。
2、恶性黑瘤
恶性黑色素瘤病程较短,发展较快。病变附近色素弥漫,血管充盈,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巨大肿块。表面有细小裂痕出现,病变很小时即有血水流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