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高热
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。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.5~37.5℃,腋温36~37℃衡量。通常情况下,腋温比口温(舌下)低0.2~0.5℃,肛温比腋温约高0.5℃左右。若腋温超过37.4℃,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℃以上,可认为发热。所谓低热,指腋温为37.5℃~38℃、中度热38.1~39℃、高热39.1~40℃、超高热则为41℃以上。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。
疾病分类
急性高热
2.非感染疾病:暑热症、新生儿脱水热、颅内损伤、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。
3.变态反应:过敏,异体血清,疫苗接种反应,输液、输血反应等。
长期高热
1.常见病:败血症、沙门氏菌属感染、结核、风湿热、幼年类风湿症等。
2.少见病:恶性肿瘤(白血病、恶性淋巴瘤、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)、结缔组织病。腋温超过37.4℃,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℃以上。低热,指腋温为37.5℃~38℃、中度热38.1~39℃、高热39.1~40℃、超高热则为41℃以上。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。
疾病病因
食史、疫水或禽畜接触史。起病后曾用药物名称、剂量、效果。是否曾行预防接种,有无气温过高或多汗、饮水不足情况。
诊断检查
病史
注意起病缓急、发热日期、时间,系低热(38℃左右)、高热(39℃以上)或超高热(40.5℃以上),热型为稽留热、弛张热抑或间歇热。有何伴随症状,有无受凉或传染病接触史、不洁饮食史、疫水或禽畜接触史。起病后曾用药物名称、剂量、效果。是否曾行预防接种,有无气温过高或多汗、饮水不足情况。
体检
注意有无前囟隆起、搏动有力、皮肤黄染、皮疹或出血点、浅表淋巴结肿大、肝脾肿大、颈项强直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,详查心肺及腹部情况,长期发热者还应注意体重、精神状况与出汗情况。
检验
血常规,血沉,必要时送血培养、血涂片找异常血细胞或疟原虫。酌情作结核菌素试验,抗“O”,嗜异性凝集试验,肥达反应,和有关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等。尿、便常规及培养病原菌,咽分泌物培养。疑有脑膜炎者,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。必要时取血、尿、便或局部分泌物作病毒分离。
胸部X线检查
必要时作超声检查。
鉴别
一般通过检查诊断可明确。
在夏天发热还可以与其它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,如化脓性扁桃体炎、淋巴结炎、肺炎、细菌性痢疾、伤寒甚至乙型脑炎等有关。不过这些病除发热外还会有另一些表现,仔细检查并不难诊断。然而,如婴幼儿发高热,还得留意所谓"隐性"菌血证。近10年来国外陆续有报告:在发热的2岁以下婴幼儿血中查到细菌,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发展为肺炎甚至脑膜炎。这种菌血症发病率不高,但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。
家庭护理
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,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,体温调节功能很差,因此,小儿非常容易发热。
发热不是一种疾病,而是许许多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。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,归纳起来有两大类,一类是由病毒、细菌、霉菌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入侵、感染引起的,诸如感冒、扁桃体炎、中耳炎、伤寒、痢疾等。另一类是非感染疾病,如风湿热、小儿类风湿病、系统红斑狼疮、白血病、恶性肿瘤等,其中以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。
发热是一种人体防御机制适应内外环境的代偿性反应,对人体有利。但是,发热特别是高热(39℃以上)持续过久,对小儿健康威胁很大。发热时,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增加,氧消耗增多。据观察,体温每升高1℃,基础代谢增加13%。发热的同时还会影响消化功能,至使消化道分泌减少,消化酶活力降低,胃肠蠕动减慢,食欲不振,甚至发生腹泻、脱水。由于高热时氧消耗增加,产热增多,需要加速散热,因而心跳加快,心脏负担加重。不仅如此,高热对大脑的影响也非常严重,它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,出现烦躁、抽风,讲胡话,昏睡不醒。另外,持续高热还会使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,这对小儿健康是极为不利的。
因此,小儿发热时,家长首先应根据发热的程度和患儿的情况分别作出处理。在疾病初期,如果体温不超过38℃,就不一定要退热;如果发热超过39℃或虽然没有超过39℃,但有抽风征象时,就应采取措施。
首先是降温。降温是小儿高热家庭护理的关键。0~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(退热口服)滴剂;2~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(退热)溶液或咀嚼片,每隔4~6小时服一次。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,30分钟生效,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,以及对白细胞、血小板功能的影响,其所含成分是当今全球儿科医师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。
在应用退热药的同时,还可进行物理降温,有条件的应将病儿安置在有空调的室内。在额部、颈旁、腋下、腹股沟等处用温湿毛巾敷一下。重者,除采取上述措施外,应及时送医院诊治。
另外,发热期间要让病儿好好卧床休息,切不可热刚刚退就让病儿起床活动。发热时,小儿体能消耗很大,退热时出汗又多,因此,必须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,鼓励孩子多饮水。饮食宜清淡,吃一些米汤、稀粥、豆浆、牛奶、面条等流质饮食。饮水、饮食都要少量多次,千万不可暴饮暴食。
此外,依据医嘱服药,观察病儿体温的变化,每隔2~4小时量一次体温,并做好记录,复诊时供医生参考。
急救措施
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四岁以下的小儿,因神经系统未发能完善,一旦发热超过40℃,便会出现两眼上翻或斜视、凝视、四肢强直并阵阵抽动,面部肌肉也会不时抽动。伴神志不清、大小便失禁等。
当小孩因高热发生抽筋时,其可怕的症状常使家长十分紧张。甚至在半夜抱着孩子去医院。其实高热惊厥大可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自行平息。因此,发生抽筋时,如果小孩是躺在床铺上,就不必担心,如果是在道路上、水边或容易跌落的地方,则要将小孩抱起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进行处理。使其头偏向一侧,松解孩子的衣扣、腰带,随时擦掉孩子的呕吐物,以防窒息。同时,可用凉毛巾或冰袋放在患儿额头,并用微温的水擦洗孩子全身降温。家中若备有小儿退热栓,可即取出一枚放入患儿肛门。
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不会自行咬伤舌头,不用向其口中填塞任何物品。对于清醒后的小儿,可给予足量的糖盐水补充因高热出汗丢失的水分。若经上述处理,小儿仍不断发生抽筋超过十分钟以上,则应立即送医院治疗。以免抽筋时间过长发生意外或使大脑受到不可逆的损伤。送孩子去医院的途中,还需时时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,以防呕吐物的呛入。
并发症
如果处理不当,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,如癫痫等。此外,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,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。
1.高热抽筋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,在1~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~5%会发生这种抽筋。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,一次发热仅抽一次,很少超过2次以上,只要抽搐时间不长,处理得当,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。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。
2."烧坏脑"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,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。当体温超过41°C时,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,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。因此,孩子出现40°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。
3.脱水炎夏孩子通过呼吸与皮肤散发水分已比其它季节为多,苦遇发热就更多,体温每升高1°C,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散发的水分增加0.5毫升。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更多。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(在小婴儿脱水本身就可引起发热),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,发生酸中毒等。因此对高热孩子必须鼓励饮水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输液。
4.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发热初脱水,血中钠浓度升高,血液高渗,发生口干极渴、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,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。发热日久,饮食不周,会发生低钠血症,孩子疲倦不堪甚至神情淡漠或昏迷。这些情况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。
此外,在小婴儿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,时间稍久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等。
疾病治疗
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,容易发高烧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。为此,家长应该有基本的认识。家长除按医嘱治疗并护理病儿外,还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别疾病的知识。
1.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。如果孩子发热虽高,但精神尚好,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,与平时差不多,说明孩子病情不重,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。若孩子精神萎靡、倦怠、表情淡漠,则提示病重,应赶快去医院。
2.观察孩子面色。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,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;若面色暗淡、发黄、发青、发紫,眼神发呆,则说明病情严重,应送医院。
3.观察孩子有无剧烈、喷射性呕吐,如有说明颅脑病变,应去医院。
4.查看皮肤有无出疹,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;查看皮肤是否发紫、变凉,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。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。
5.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,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,脓血便提示痢疾等,也必须上医院。
如果孩子仅有高热,没有上述各种合并症出现,尽管退热缓慢,或者时有反复,也不必担心,应该耐心在家中治疗、护理,可采取如下措施:
1.保持环境安静、舒适、湿润,室内定时通风,成人不要吸烟。
2.发烧是机体对抗外来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,有益于增强机体抵抗力,因此,38.5°C以下的体温不必服退热药。只有体温超过38.5°C以上,才需采取退烧措施。
3.病儿的衣服不宜穿得过多,被子不要盖得太厚,更不要“捂汗”,以免影响散热,使体温升得更高。
4.要鼓励孩子多喝开水,多吃水果。发热后孩子食欲减退,可准备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饭菜,选择孩子体温不高,或吃药退烧的时机进食,但不要吃得太饱。
5.保持大便通常。
疾病预防
1、衣着要凉爽,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。
2、居室空气要流通,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,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。
3、鼓励饮水,保持口舌滋润,小便通畅。
4、注意营养,不要随意忌口,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,尤其西瓜,既能补充水分、糖分和维生素,又有清热的功效,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。
饮食护理
总体原则是易消化、富有营养、少量多次和增加饮水,避免强求小儿饮食量而导致小儿胃肠负担重。发热时小儿体内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均增加,并且发热又使消化液产生减少,小儿的胃肠功能就会降低。小儿的胃肠功能本身就薄弱,所以在发热的小儿很容易出现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腹泻等表现。尤其病程长、持续高热的孩子更应注意补充营养,因此,在每次热退后精神、食欲好转时及时给孩子加餐。食物要软、易消化、清淡,如米汤、稀粥、乳制品、豆制品、蔬菜、面条等;同时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,因此还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,如肉、鱼、蛋等,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;也可吃少量水果。饮水、饮食都要少量多次,切不可暴饮暴食。